第04版:校园视窗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

这里的孩子有群“树爸爸”
衢州市柯城区石室乡中心小学探索学生品格培养课程

□本报记者 江 晨

新学期开始不久,衢州市公安局智造新城分局石室派出所副所长邓胜蓝走进柯城区石室乡中心小学,为学生带来一场法治安全讲座。“学生们喊我‘警察爸爸’,体现了他们对警察的信任和亲近,我们要做好知识传播的工作。”邓胜蓝说。

近年来,在石室小学的各种活动上,出现了三类“爸爸”的身影——“家长爸爸”走进“梦想大课堂”讲授各类知识;“警察爸爸”不仅会上法治课,还会带学生参观警营;“教师爸爸”则组成“快乐帮帮团”,帮助解决各类难题。拥有三类“爸爸”的陪伴,学生们有些“小骄傲”。

“树爸爸”走进课程

在石室小学的入口处,有一棵树龄达450年的大樟树。这棵粗壮古老的樟树,见证着学校的变迁发展。

2021年,许燕出任校长,她对学校的初印象也和这棵树有关。树下围了一圈石子台,有石桌石凳,师生经常坐在树下聊天。一日,许燕拿着绘本《我爸爸》与学生交流。“你们觉得自己的爸爸是什么样的呢?”她借由书里的内容发问。“手臂粗粗的”“个子高高的”“力气很大”……许燕发现,学生们口中的爸爸就像身后这棵大樟树一样挺拔有力,带给他们安全感。

石室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当时,全校227个学生里有54人来自单亲家庭,且大多数跟随父亲一方并由祖辈抚养。爸爸们外出打工,早出晚归或者长期不在家的现象非常普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家庭的亲子关系,那年9月,许燕在学校里做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匿名问卷形式,内容包括“是否愿意把爸爸当成自己的榜样”“你和爸爸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结果显示,尽管学生们大多喜欢和爸爸相处,愿意把爸爸当成榜样,但爸爸在他们的家庭教育中常常缺席。

基于这样的情况,结合学生们以树比喻爸爸的巧思,许燕及教师有了打造“树爸爸”课程活动的念头,希望以此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推进协同育人。

三类“爸爸”携手育人

2020年,邓胜蓝成为学校的法治副校长。围绕“平安微讲坛”和“成长训练营”两个主题,这些年,他给学生讲防诈骗、防溺水,带学生参观警营、学习警察内务……随着一次次活动的开展,邓胜蓝这个“警察爸爸”被学生们越叫越顺口。

“一开始主要以‘警察爸爸’系列活动为主,后来我们发现,家长和教师的力量都可以纳入其中。”许燕介绍,从2021年开始,学校逐步拓展“树爸爸”课程,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出发打造“家长爸爸”“教师爸爸”“警察爸爸”三种“爸爸”形象,旨在培养学生温暖和力量、勇气和希望、责任和担当三类品格。学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学生成长过程中爸爸的缺席,让三类“爸爸”成为他们品格培养的领路人。

6月,校园里的李子熟了。课余时间,体育教师方海文找来竹竿,带着学生打起了李子。这种时候,学生们会和方海文一起聊游戏、玩具、手办等各种话题,热热闹闹打成一片。

方海文和其他几名男教师组成了“快乐帮帮团”,不仅在课余带着学生游戏、劳动,学生在校园里遇到困难时,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个学期,校舍经过改造后,遗留下了大大小小的石块,吸引着“爱冒险”的学生去摆弄,存在安全隐患。这时候,帮帮团的“教师爸爸”出场了。他们推来小车,把散落在角落里的石块汇集到一起,再将其敲碎,用碎石铺成了一条长18米的“成长路”。这些活儿“教师爸爸”做得并不轻松,他们汗流浃背的样子映在了学生的眼中。

课程之变带来教育理念之变

虽然工作较忙,但是只要学校有“家长爸爸”相关的活动,祝鸿金都会主动参与。今年5月,他还走进儿子祝锦晨的班里,为全班学生上了一堂植物科普课。台下的祝锦晨没有说话,祝鸿金还是捕捉到了儿子微妙的自豪表情。

三类“爸爸”活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更让爸爸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他们担起父亲的责任。祝鸿金记得,从2021年到现在,他共参加过6次活动,除了家长授课的“梦想大课堂”,还有亲子围棋赛、植树节护绿活动等。随着参与活动次数的增加,他看待儿子的视角变得多元,“现在我会主动思考该怎样教育孩子,不仅关心学习,还关注他有什么爱好,在学习之外可以从哪些方面发展”。

许燕粗粗统计过,因忙于生计,起初能抽出空来配合活动的家长爸爸数量较少;而现在,爸爸们的参与度显著提升,每次报名率都是100%。家长、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越来越多,心也越走越近了。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