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3年10月31日 星期

高校内部规定也要“有法可依”


●高校在行使权力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

□李晓鹏

近日,河南工程学院学生工作处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禁止学生在校内饮酒吸烟的规定,引发网友关注。河南工程学院并不是第一所发布禁酒令的高校,此前也有多所大学发布类似禁令。

高校下禁酒令有没有依据?学校在制定禁止性规章制度时,需要遵守什么样的原则?

高校作为从事教育公共服务的组织,应该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原则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目前来看,与禁酒令相关的是教育部2017年的第41号令,即《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第四十二条规定,学生不得有酗酒、打架斗殴、赌博、吸毒,传播、复制、贩卖非法书刊和音像制品等违法行为;不得参与非法传销和进行邪教、封建迷信活动;不得从事或者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悖社会公序良俗的活动。

这条规定中有两项跟喝酒相关。第一就是不能酗酒,酗酒和饮酒是两个概念,大学生是成年人,要不要喝酒属于个人生活选择,只要不酗酒,按理说就没有违反教育部相关规定。第二就是不能造成伤害,跟喝酒相关的就是醉酒倒在路上、耍酒疯等,不仅造成了个人在身体、形象上的伤害,甚至可能危及他人或者自己的生命安全。所以,高校有权利有义务禁止大学生酗酒、醉酒,但出台禁酒令,则于法无据。

高校有权制定内部的规章制度,并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公布。要明确适用范围,主要是对校内的教学秩序、校园环境进行管理,对校外的管理要慎重。从管辖权的角度讲,学校的管理范围仅限于校内,校外不属于学校管理。因此,学校可以禁止学生在校内喝酒,但是对于学生在校外的行为,更应当从倡导性而非禁止性出发制定规则。出了校园,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但前提是必须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要满足合理性,一是看有没有迫切的需要。这几所学校的学生喝酒现象是不是比较普遍?有没有泛滥成灾?如果说情况非常严重,到处都是喝酒的学生,严重影响到课堂纪律或者校园秩序,造成很坏的影响,那就应该及时采取措施制止。

二是合法性,高校自主权的运行,应在国家法律设定的框架内。同时,制定管理规定,要有调研、草稿、讨论稿、征求意见稿等流程,充分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在校长办公会上讨论通过才能施行。

三是公平性,要做到一视同仁。学校毕竟是教书育人的场所,身教胜于言传,不能只针对学生不针对教师。任何规定,如果把制定者排除在外,就很难发挥其规范效果。如果校长、教师可以喝酒,而学生不可以,那就会引发逆反心理,效果适得其反。

大学生是成年人,在管理上就要把他们当成年人看。喝酒抽烟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应该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而不是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学校本意虽好,但如果引发学生普遍的反感就得不偿失了。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